在线客服
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联合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它的前身是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成立于1902年。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大学、北洋工业学院同时迁入西部,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将北平师范大学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后来改为了一所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成立,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41年搬到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开办一所学校。同时,北平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也得到了恢复。1958年以前,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转任甘肃省领导,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改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改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1985年,教育部在教育部直属西北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心和设立高等学校。1985年,教育部和学校实施了由两个品牌和两个团队组成的管理系统。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设立了西藏教师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研究机构、两个国家教学队伍、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两个教育部创新小组。教育部有2个研究中心,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校新的智囊团,4个省级创新小组。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学校现有27所中等学院(65个系、3个教学系)、1个独立学院和3个孔子学院。
学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729亩,生态培训基地约1300亩。学校建筑总规划面积833000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住宅用地275000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105.2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03.9万册。学校建立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校园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这所学校自独立成立以来,已培养了230000多名各类学生。学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放招生,共有各类学生300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113人,博士生392人,硕士生6141人,国际留学生330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人。我们将连续六个时期实施本科教育改革。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价优秀;2008年,教育部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优秀评价。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各地学校艺术教育的先进单位。
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78人,高级职称307人,副高级职称694人,博士学位586人,硕士学位913人。其中专职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目前有四名双职院士、两名国家万才计划领导人员、一名民族文化名人、一批四名人才、两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名全国著名教师和两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一名,对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一名,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五名,全国1000万名人才工程专家五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在职人员十二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13人,甘肃省一级、二级领导人才52人,甘肃省飞行学者专项任用计划候选人23人,省级骨干教师19人。该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0余名,担任专任或兼职教授。李蒸斯、黎锦熙、袁敦礼、董寿毅、李建勋、胡国玉、吕思白、孔先武、常书鸿、黎锦熙、黄周、郭金贤、阿伯、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理科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单位。在教育学、语文、历史、数学、化学、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和心理学等领域有9个博士后研究站。教育、心理学、化学、语文、中国历史、美术、数学、生物、物理、地理等。硕士学位认证一级学科30种,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64种,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1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14种。国家重点学科(培养)2门,省级重点学科32门,省级特色学科7门,普通本科专业77门(其中英语、数学和应用数学、美术、中国语言文学、地理、物理、历史、化学、生物科学是国家专业),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制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理学、工程学、管理学、艺术等十门学科.
科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而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学、基础数学、原子和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稳步提高。美国国立师范大学的论文数量排在10位左右,化学在全球ESI中排名前1%。学校获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60多项,其中国家5个项目奖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个(其中1个为一等奖)。全国共有11项教育科研优秀奖(其中3项为二等奖,1项为终身成就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2项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优秀科研二等奖,91届省级科学技术奖,省级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敦煌文艺奖。
国际合作学派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发展战略。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大学、胡佛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奥克兰大学、新西兰大学、马来西亚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港、澳、台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70多个海外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和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训、教师参观、科研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目前,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国际自由大学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合作设立了孔子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现有附属教育团体,设有中学、中学和幼儿园,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它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自身的优势,注重质量的提高,为地方发展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一,教师教育和教育实力雄厚,要努力促进我省和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第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突出的优势,注重为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服务。第三,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要努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知识的来源。第四,艺术体育领域广为人知,努力提升我省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五,产学研密切相关,重点支持我省创新驱动和转型跨越式发展战略。
学校高举师范教育的旗帜,坚持道德树的建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一基础,突出教学中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继承与创新、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巩固德、智、体、美等基本学科的基础,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引导和应用型学科的实践性,美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具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努力培养更多满意人民的优秀教师和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民族复兴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真实问题来自网民或网络收藏,由本网站编辑整理,仅用于个人研究、交流和学习,不涉及商业利益。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您的网站管理员联系,以更改或删除它们。
在线客服